690万落槌!张瑞图《行书燕子矶放歌卷》:晚明奇笔的百年传奇
在中国嘉德2013秋拍“大观-开卷有益”专场,一件尘封三百年的书法巨制惊艳全场——张瑞图《行书燕子矶放歌卷》以690万人民币成交价,远超180-280万估价,印证了这位晚明书法大家的不朽魅力。
在中国嘉德2013秋拍“大观-开卷有益”专场,一件尘封三百年的书法巨制惊艳全场——张瑞图《行书燕子矶放歌卷》以690万人民币成交价,远超180-280万估价,印证了这位晚明书法大家的不朽魅力。
阳明心学的戏曲理念,体现在其对戏曲价值的肯定。阳明认为,戏曲与古之乐教有相近的功用:“古乐不作久矣,今之戏子,尚与古乐意思相近……今要民俗反朴还淳,取今之戏子,将妖淫词调俱去了,只取忠臣孝子故事,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,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,却与风化有益。”(
董其昌早年科举经历为其艺术生涯埋下伏笔。他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上海松江,十七岁靠资助考中秀才第二名,只因松江知府认为其文章顶尖但书法拙劣。对文人画而言,“字不好”是极大羞辱,他遂以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苦练书法,后又痴迷黄公望山水画,将书法功底融入绘画
顺治三年春,嘉定士绅侯岐曾的兄长因抗清罹难,死里逃生的他自此以“半生道人”之名撰写日记,“以备后人稽考”。身为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,侯岐曾将“奉母保孤”视作余生重心,日常里诗书游戏不过是乱世中短暂的慰藉,就连与疟疾的抗争亦无成效。清廷的打击步步紧逼,侯岐曾竭力调
昨晚,围绕张居正“风雪中孤独上朝”的场景,我说点了内心感慨,没有说全,还有几个错别字。没想到,这文章竟然火了,后台有一大堆留言。
王维在唐代虽以诗名冠世,其画作记载亦存,然其在画史中的崇高地位,实为后世逐步建构的结果。至晚明,王维被董其昌推举为“南宗之祖”,跃居文人山水画的“巅峰”位置。本文以董其昌为中心,探讨其推崇王维的动因与策略,并置于晚明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。
清代人称“古未闻有海防,有之,自明代始”(清嘉庆《同安县志》)。有明一代,倭寇之患几乎与之相始终,几度为祸酷烈。至晚明,西洋帆影现于东亚,使局势更为复杂。前朝所未见的海情,使明人摒弃了海上势力“不为中国患”的传统观点,开始探索海防之道。
9月14日,孔学堂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溪山岳麓·大成心境名家讲坛,邀请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张婷婷老师讲学,主题为《心学视域下的晚明艺术思潮》。敬请关注、参与和传播。